国务院:大健康产业迎来真正爆发期!


2025-02-18

  国务院常务会议,“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”成为一个重要议题。会议指出,健康服务业包括医疗护理、康复保健、健身养生等众多领域,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内容和薄弱环节。
  这是满足群众迫切需要、提升全民健康素质、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又一重大举措,也是提升服务业水平、有效扩大就业、形成新的增长点、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。
  从“治病”到“防—治—养”的转变
 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,亚健康状态如影随形,慢性病的阴影更是笼罩在无数家庭之上。世界银行的调查数据如同一记警钟,提醒我们40岁以上人群的慢性病发病人数在未来二十年将激增三倍。
  这一严峻现实迫使传统的医疗模式必须革新,从单一的救治模式向“防—治—养”一体化防治模式转变。大健康产业,正是这一转变的生动实践,它不仅仅关注疾病的治疗,更重视疾病的预防和健康的养护,为公众提供了全方位、全周期的健康服务。
  大健康,这一概念的提出,标志着人类对健康的追求从单一的生理健康向生理、心理、精神等多维度健康的全面升级。
  实现大健康,需要我们从理念上树立大健康观,从教育上普及大健康知识,从技术上创新大健康手段,从产业上发展大健康经济,从服务上完善大健康体系。这一系列举措,不仅将提升公众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,更将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,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劲动力。
  刚需之下,大健康产业的黄金时代
  健康,自古以来就是人类社会的根本追求。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“推进健康中国建设”的宏伟目标后,各级政府积极响应,但面对日益严峻的健康挑战,如因病返贫、医患矛盾、环境污染等,大健康产业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。
  当前,中国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,老年人口数量激增,慢病死亡率居高不下,公众健康素养水平不断提升,这些因素共同构成了大健康产业发展的坚实基础。
  据最新数据显示,2022年中国大健康产业市场规模已达到12万亿元人民币,同比增长20%。预计到2025年,产业规模将达到17.4万亿,到2030年将飙升至29.1万亿元,显示出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发展空间。
  治未病:自我保健的力量
  在大健康产业的发展中,治未病是核心所在。通过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,如合理饮食、适量运动、戒烟限酒等,可以有效预防慢性病的发生。
  世界卫生组织前副总干事陈洁曾指出,人们有责任也有权利对自己的健康负责,个人必须通过自我保健充分参与到自我健康管理中来。这不仅是对个人健康的负责,更是对家庭和社会的贡献。掌握生命健康科学常识,运用自我保健手段,可以有效降低患病风险,提升生活质量。
  健康服务业,作为新时代的民生与经济双引擎,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动着社会的变革与进步。从“治病”到“防—治—养”的转变,从大健康理念的普及到实践的深化,从刚需的满足到产业的升级,每一步都凝聚着国家的智慧与决心,每一刻都见证着民众的幸福与希望。站在新时代的起点上,让我们携手共进,共同开创健康服务业的璀璨未来!